治理实战丨浙江江山四都镇探索“一讲三评”基层治理模式调查

2022-05-11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素有“东南锁钥”之称。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2019.48平方公里之上,有61.08万人安居在此。这座历史上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市,在今日不但是浙江省老工业基地、首批20个工业强市建设试点县之一,也是28万8千60岁及以上老人与28万5千青壮年共同的山水家园。

图片

江山市

位于江山市北部偏东的四都镇,地处四镇边界,与柯城区华墅乡、常山县青石镇、招贤镇毗邻,多区居民杂居、地界插花,社情民情相对复杂,社会治理措施不能完全有效贯彻落实。

图片

从去年6月起,四都镇借助“衢州江山网格学院”平台推行“一讲三评”网格工作机制(讲好网格故事、评网格事件、评“网格卫士”、评三色网格),进一步提升网格员的处置能力,网格的治理兜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江山特色数字社会治理体系交出了高质量答卷。

讲好“网格故事” 汇聚“治理力量”

一次敲门行动救了一家人、一次用心劝导化解一险情、一次真情服务温暖一群人……。

类似传递真情温暖、富含智慧哲理的故事每天都在四都镇各个网格上演,每一个网格故事背后,都有网格员辛勤付出的身影,如何分享传播这些网格故事,让网格故事转化为治理经验,成为四都镇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四都镇创新“月度网格故事会”,将网格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以故事的形式讲述。

图片

由于网格队伍年龄结构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敢讲、不愿讲也不会讲成为了大家的通病。为了消除网格员的畏惧心理,四都镇利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平台,鼓励网格员把网格日常工作像发微信朋友圈一样记录在“网格圈”中,这些网格故事群众看得见、干部能点赞、圈中能转发。

每周点赞频率最高的素材被整合成文章,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首页以资讯的形式展示,同时转发到《四都平安月报》与微信公众号。

截至目前,“网格圈内”共记录了300余个故事。通过“衢州江山网格学院”,网格员在记录故事素材过程中,经验交流就更多了,也从一开始的“不敢讲”,到现在“主动讲”“争着讲”。此外,转发的网格故事被群众看到,老百姓对网格员的理解也就加深了,对网格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配合了。

打开四都镇前岭村“网格圈”,五家岭网格内的一件“网事”点赞率最高。

“前岭村五家岭网格下辖196户村民,但实际住在村里的只有50户、30多位老人。我是五家岭网格的网格长郑德水。2月18日,陈某要在自家宅基地上砌一道坎,郑某认为这道坎占了公共通道,影响了出行,双方产生激烈的争执。我得知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打了两个木桩,拉了一条线,两家各让20厘米,最后双方握手言和,纠纷成功化解。网格学院的导演还专门来采访我,把解决纠纷的故事拍下来了。我把视频转给村民看,村民说我也不容易”。

通过网格故事能切身感受到郑德水网格长的欣慰和自豪。

“这个故事已经刷爆网格圈了,我也点赞了。老郑是个老调解,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他网格长(员)也各有心得,分享的过程就是互促成长的过程。”四都村小皂网格网格长祝峰是位“80后”,他对“讲网格故事”这一创新做法深有感触。

评出“三色”网格 撬动“治理活力”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故事讲得好,前提是要做得好。江山充分发挥“数字化网格工作基地”的“智治”功能,以实际工作数据量化考核,以考核数据定向赋能,要求各乡镇(街道)每月一培训,月月见成效。

四都镇更在此要求上,结合镇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网格比拼“831”考评体系。结合“衢州江山网格学院”线上培训考核成绩,从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平安建设等8大维度制定评分标准,并设置矛盾化解、服务代办、线索提供3大加扣分项和一票否决项,在基层治理四平台上对全镇22个网格进行量化打分。按分数高低评出“绿、黄、红”三类网格,形成绿色保持、黄色提升、红色整改的预警“自愈”机制。

按网格类型作区分,绿色网格中全体网格员可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直接获得当月培训专项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笔记本、遮阳帽、话费等实用奖励;黄、红色网格中全体网格员将按本月考核薄弱项被指定参与专题培训计划。

培训由江山市委政法委、条线部门及四都镇镇干部联合“衢州江山网格学院”实行,通过VR现实巡查场景云端展示、网格检查项动画课件配套专项试题等形式对网格员进行数字化定向赋能。培训结果与“831”考评体系和“141”积分考核捆绑,促进做好有奖、不会就学、学会得分的良性工作及能力提升循环,形成一个基层治理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的首页上,每月的头条资讯就是四都镇的网格平安“红黄绿”三色地图和网格工作考核情况。

图片

今年年初,“衢州江山网格学院”输出的月度网格考核数据报告显示,郭山头网格和桐村网格,因发生交通事故和电信网络诈骗导致考评排名末位,被评为红色网格。找到症结后,两个网格有针对性地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开展线上培训与入格整改,次月就转为绿色网格。网格比拼压实了网格责任,形成了相互间的赛马赶超效应。目前,全镇绿色网格比例达82.3%。

四都镇埠头村水碓头网格域内多条道路涉及美丽沿江公路,“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项目多,格内事情复杂繁琐,给治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久前,一位70多岁的村民在一个木栈道建设工地打零工,工程结束后,负责人提出通过手机微信转账结算工资,但老人没有智能手机,这事就拖了几天。老人误认为是负责人有意拖欠工资,直接找到了镇司法所要求协商解决。蔡雪龙得知信息后,同网格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过沟通发现原来是一场误会。一番协调后,他让工程负责人将村民的工资转账到自己手机上,再陪同老人到银行取出现金。

“还好发现及时,要是这事上报到镇里,就变成‘出格’‘出村’的事了,这样我们的‘三色’考核指标就会被扣分,网格地图上的颜色就变了,整个网格的考核都会受影响。这样的闭环考核体系迫使你跑起来、勤起来,整个网格的工作活力都被激发了。”网格长蔡雪龙说。

评比“红黑榜”事件 倒逼“治理成效”

网格员是“基层之眼”。关注高频事项,规范网格事项流转,是提高网格治理效能的一项重点工作。四都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发挥中枢功能,严格把牢事件上报、流转、处置、反馈四个环节,把网格内各类信息的发现和上报作为网格员的日常工作重点,建立了网格事件处置质量“红黑榜”评比机制。

图片

综合指挥室利用基层治理四平台的事件有效性评析服务(报事源头提醒、网格事件事中管控、网格事件事后分析),对事件的规范、质量、闭环化运行进行逐件督查,全闭环跟踪,根据“衢州江山网格学院”提供的事件有效性报告,评出当月“红榜事件”和“黑榜事件”若干件,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开设了“红榜点赞台”和“黑榜曝光台”。

红黑榜事件除在网格长(员)间转发学习、反思外,还在每月网格例会上通报,倒逼网格规范事件处置流程,确保事件实、数据真、情况准。此外,镇党委会对事件进行研判分析,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找到他山之石,或把自己的经验见解上传分享,要求组团联村成员加强规范指导,督促问题整改,最终形成闭环管理。

图片

去年,“红榜点赞台”有一事件得到网格员们共同关注。

江北村郭山头网格是四都镇较为偏远的一个网格,与柯城区华墅乡相互“插花”。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始之初,20多户农户之间就围绕地界问题产生了分歧。去年10月,土地整治完成验收,地界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土地整治地界、宅基地地界、山林地界等争议属高频事项,也是难点问题,如果我们网格处理好了,对其他网格也是一种启发。如果不能在网格内处理好,提交到镇里,涉及两个县域,上黑榜是铁板钉钉的事。”网格员揭明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花了一周时间,一户户走访做工作,平稳地处理了这件事。

评优“网格卫士”  激活“治理引擎”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催生新作为。网格是基层治理最基层单元,网格员是最基层的治理主体,为引导和激励网格长(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网格长(员)典型的示范作用,凝聚正能量,形成“弘扬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的网格工作新风尚,四都镇每月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开展“网格卫士”评选工作。

评选条件设置了“七个100%”的要求,即巡查走访率100%、事件办结率100%、入户宣传覆盖率100%、专项任务完成率100%、重大安全隐患排查率100%、矛盾纠纷化解率100%、线上培训合格率100%。

当月在三色考评结果为绿色,平安状况良好,且网格考核排名靠前的网格长(员)中,确定3名“网格卫士”,“网格卫士”当月在“衢州江山网格学院”获得积分奖励。到年底,集中评选“十佳网格长(员)”。

图片

做实网格,关键在于激发网格治理参与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内生动力。三色网格考核、红黑榜亮晒与网格员、网格长、村党组织书记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与网格员、网格长的提拔任用相结合。

在去年村级换届中,全镇共有5名网格员因表现突出而进入村两委班子。

“能做好网格治理工作,一方面说明工作能力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有群众基础,能真正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精神上的认可与物质上的奖励双管齐下,更有利于推动网格治理。”黄日忠说,“网格是一个历炼人的能力的好平台,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块磨刀石。”

做实做细做优网格治理道路有千万条,江山市四都镇的探索无疑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以网格为基础,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小,着眼数字化培训,对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让“141”有效承接“152”,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和数字化改革成果更扎实地落地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