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枫桥镇:“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面旗帜
2022-03-05
1963年11月,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所创造的“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做法,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由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面旗帜。
“枫桥经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63年到1982年,教育改造四类分子阶段。从对“四类分子”的就地教育、评审到摘帽,枫桥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改造“四类分子”的路子,在全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2002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阶段。通过依靠和发动群众,创新群防群治,创造性地开展了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矛盾纠纷“四前”工作法,就地消化大量纠纷矛盾和一般治安问题,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到2012年,平安建设阶段。诸暨市枫桥镇在浙江省率先幵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全国第一个综治工作中心,“枫桥经验”进一步向社会管理纵深推进,探索、创新、实践了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社会治理阶段。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实施“枫桥经验”社会化、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实现了由管理向治理、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四平台”发展脉络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
要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探索建设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的基层治理体系。
3、省委办、省府办
《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工作导则》
4、省编办、数据管理中心
对典型乡镇(街道)进行业务调研,组织专业厂商探讨研究“四平台”落地建设,编制了整体设计方案与相关标准规范
5、“四平台”建设
破解基层两大矛盾,全面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强化浙江政务服务网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基层治理四平台”职能定位
1、综治工作平台
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等功能。
2、市场监管平台
承担面向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和执法功能。
3、综合执法平台
承担一线日常执法巡查和现场监管功能。
4、便民服务平台
承担基层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
2018年重阳节前,天阙带“红枫助跑”等便民服务项目走进诸暨,参与枫桥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当地义工联合会协助的重阳便民服务。“红枫助跑”是通过整合各村助跑员和社会组织,为老、弱病、残或因为特殊原因不方便办事的群众提供代办政务服务的项目。助跑员和社会组织成员都来自当地,这可以说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一大剪影。